五、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時代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了歷史的進程,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1.第一次世界大戰:它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是人類歷史上一次
2023-02-28
四、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時代特征】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 電氣時代 。近代科學文化蓬勃發展,逐漸繁榮起來。 1.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世界興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
2023-02-28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及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時代特征】 17 19世紀歐美的一些國家,發生了重大的社會變革,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工業革命先后完成,國際工人運動興起。 1.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歐美新
2023-02-28
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時代特征】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變得更加紛繁復雜。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抗爭,同時,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 1.
2023-02-28
一、步入近代 【時代特征】 14 16世紀,在經濟、思想、市場方面,歐洲醞釀著一場重大的歷史變革,人類歷史開始步入近代。 1.經濟方面:13、14世紀,租地農嘗手工工場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斷
2023-02-28
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 在第一次帝國主義大戰以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主要是英國、法國、美國和日本建立的一種新的國際關系制度。帝國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對一戰后列強關系的調整和對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構成了
2023-02-28
巴黎和會: 1918年1月到6月,一戰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在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英法美操縱了會議,會議簽訂了對德的《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加以限制,還簽訂了同其他戰敗國的條約。形成了凡爾賽體系,確定了一戰后歐洲
2023-02-28
華盛頓會議: 華盛頓會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英、日等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由美國建議召開的國際會議。亦稱太平洋會議。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華盛頓舉行。華
2023-02-28
一、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知道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了解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北:九下P3 1917年11月(俄歷10月)列寧領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府 人民委員會成立
2023-02-28
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 1.文藝復興 北:九上P2-714――16世紀,許多藝術家、科學家和思想家發掘和繼承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傳統,追求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現了人類不斷追求進步的本性,一時成為風潮和時尚,這一
2023-02-28
(二)世界近代現史 1.納西比戰役 1645年6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軍和王軍之間的戰斗,最后擊潰了王軍。 2.來克星頓槍聲 1775年,英軍在波士頓附近來克星頓同北美民兵交火,標志著北美殖民地人民
2023-02-28
一 第一類 * 現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美國(1776年)* 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海地(1804年)* 世
2023-01-30
全球性問題:戰爭、人口、資源、環境、恐怖主義、毒品、艾滋病等問題。 對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環保投資,保護有限資源,加大反恐力度,加強國際合作,重視有關輿論的宣傳和落后地區的科教工作,進一步發揮
2023-01-27
英國 1、開始興起:16世紀后期,打敗西班牙,開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①地處大西洋沿岸,地理環境優越。②在早期的殖民擴張時期,能夠把金銀等財富轉化為資本,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霸權確立:18世紀后
2023-01-27
經濟全球化 (1)形成的原因: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迅速發展;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全球性經濟組織(如:WTO)和區域性經濟集團(如:APEC 歐盟等)以及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 (2)經
2023-01-27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對我們的啟示 ①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②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以法治國;④加強執政黨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等等
2023-01-27
二戰后日本崛起 (1)原因①美國對日本進行經濟援助;②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③日本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④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⑤實行貿易立國,保持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 (2)地位2
2023-01-27
歐共體成立的目的: 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發展 影響:維護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了國際地位,促進了經濟發展。對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當今最大的經濟體,成
2023-01-27
第三次科技革命 特點: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科學技術各個領域相互滲透。 影響: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結構的變化,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
2023-01-27
二戰啟示: ①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②遏制霸權主義、新殖民主義、恐怖主義;③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繁榮,促進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2023-01-27
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 戰時的資本積累,有效的財政政策,科學技術的推動。 經濟發展的表現:對外直接投資增加,跨國公司飛速發展,資本輸出不斷擴大。
2023-01-27
羅斯福新政 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中心措施:對恢復工業,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 新政內容: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的信用。恢復工業,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調整農業,恢復農產品價格。興辦公共工程,
2023-01-27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會議。 主要內容:①分區占領德國,徹底摧毀軍國主義和納粹制度:②決定成立聯合國。③蘇聯結束歐戰三個內,參加對日作戰。
2023-01-27
《九國公約》 內容: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證各國在華的 機會均等 、對外 門戶開放 。 作用:條約打擊了日本獨占中國的計劃,這實際上為列強共同掠奪中國提供了條件,也使中國回到幾個帝國主義
2023-01-27
1936年蘇聯新憲法頒布的意義 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建立,也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023-01-27
斯大林模式的積極作用 積極作用: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使蘇聯躋身于工業化國家的行列,為后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矗 消極作用:阻礙了蘇聯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和經濟持續發展,妨礙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
2023-01-27
新經濟政策的特點 把社會主義同市嘗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 。它是列寧建設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大轉變,它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2023-01-27
蘇聯工業化成就 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 ,世界第二,蘇聯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
2023-01-27
日本明治維新的意義: 積極:使日本廢除了封建幕府統治,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成為亞洲資本主義強國。 消極影響:保留了封建殘余;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成為亞洲國家新
2023-01-27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科學技術迅速應用于生產、推動了工業的迅速發展。(3)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資本,(4)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 (5)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
2023-01-27
工業革命給中國的影響 (1)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高漲,發動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2023-01-27
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俄國十月革命是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它把社會主義的理論變為現實,使俄國走上了實現現代化的獨特之路,為落后國家的發展樹立了榜樣,對20世紀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
2023-01-27
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意義: 積極影響: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廢除農奴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緩和了階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是俄國歷史上一個轉折點。 消極影
2023-01-27
南北戰爭的意義: 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以后成為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矗
2023-01-27
評價拿破侖: 拿破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一個軍事獨裁者。他掌握政權后,采取各種措施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制定和頒布了《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他所進行的早期戰
2023-01-27
工業革命影響: ①生活方面:出現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②生產力: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產生了巨大的生產力。 ③社會關系方面: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
2023-01-27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m.whxmylg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