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2-28 10:49:27
巴黎和會:
1918年1月到6月,一戰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在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英法美操縱了會議,會議簽訂了對德的《凡爾賽條約》,對德國加以限制,還簽訂了同其他戰敗國的條約。形成了凡爾賽體系,確定了一戰后歐洲,西亞,非洲的統治新秩序。是協約國一方的分贓會議。
《凡爾賽和約》:
《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它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協約國和同盟國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中國因巴黎和會對于中日青島問題無法解決,進而爆發全國反日的五四運動。
1916年6月,巴黎和會戰勝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
和約主要內容有:
(1)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法國;茵河東岸50千米內不得設防;承認波蘭獨立,部分領土劃歸波蘭等國。
(2)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
(3)廢除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制。
(4)德國應支付大量戰爭賠款等。
凡爾賽會議的實質:
帝國主義戰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的分贓會議。
凡爾賽體系確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
1.戰勝國同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對德國的過分削弱導致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
2.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均導致矛盾;
3.帝國主義國家和蘇聯的矛盾;
4.帝國主義國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凡爾賽和約》的內容:
1.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法國;茵河東岸50千米內不得設防;
2.承認波蘭獨立,部分領土劃歸波蘭等國;
3.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
4.廢除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制;
5.德國應支付大量戰爭賠款等。
巴黎和會的影響:
1.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2.嚴重破壞了德國的獨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國人民的負擔,激起了德國人民的仇視。
歷時92年,德國終于將一戰戰爭賠款全還清:
據德國《明鏡周刊》2010年9月28日報道,2010年10月3日是東西德統一20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德國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賠款的日子。屆時,德國政府將向法國政府交付6870萬歐元(6.23億人民幣)的最后一筆戰爭賠款。 按照一戰后簽署的《凡爾賽和約》,德國政府需要支付2690億金馬克的賠款,相當于9.6萬噸黃金。但到1929年,這筆賠款被減少到1120億金馬克,必須在59年內付清。從1924年到1930年間,德國被迫發行大量外國債券以籌集這筆巨額賠款。1929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德國于1931年暫停了每年償付的賠款。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德國拒絕恢復償還賠款。但在1953年的倫敦國際大會上,西德同意承擔德國二戰前發行的國際債券償還責任。
按照倫敦大會規定,可以待德國實現統一后開始償還賠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筆利息。柏林墻倒塌后,德國實現了國家統一,此后德國開始償還這些國際賠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還清最后一筆賠款。自一戰戰敗后,德國歷時92年才完全還清賠款。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