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16 22:19:05
(一)《觀滄海》曹操
1、詩中統領全篇的一個字是:觀;
從寫景的虛實上看,這首詩前八句寫實景,后四句寫虛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為人稱道的名句,請從寫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對其進行賞析。
答:寫作手法:詩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的是虛境即詩人的主觀感受。抒發感情:抒發了詩人期望統一祖國的雄心壯志,表現了詩人寬廣博大的胸懷。
3.詩中兩個“若”字用得好,請你說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
4、作者登臨碣石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請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
答:那蒼茫浩瀚的大海上,無邊無際,海中山島突兀聳立。山島之上樹木豐茂,生機盎然。隨著陣陣蕭瑟的秋風,海面上洪波巨瀾,洶涌起伏。
5、自選角度賞析詩句。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答:實寫海水和山島,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動態的“蕩漾的海水”、“洪波”和靜態的“聳立的山島”、“草木”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宏偉遼闊和驚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虛景,是詩人的主觀感受。表現了詩人曠達的胸襟和宏偉的政治抱負--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
6、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胸襟和抱負?(詩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過對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氣勢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
7、描繪“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展現的畫面。
海島上樹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蔥蔥,給人以生機盎然之感。隨著一陣蕭瑟的秋風,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洶涌起伏。
8、這首詩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現了作者雖年老而又想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博大胸襟。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