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5-11 23:11:26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
從近幾年的中考試卷可以看出,閱讀理解主要考查細節理解能力、詞義判斷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及邏輯推理能力等。常見題型有細節題、主旨題、推斷題、猜測詞義題等。閱讀文本的體裁多樣,題材豐富,涉及科學知識、社會文化、政治歷史、人文環境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時代性、實用性。語篇的主題思想凸顯了學科育人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解題步驟及技巧
解題步驟
1.快速閱讀,讀懂大意:快速閱讀文章,尤其是首尾兩段和每一段的首句,了解大意,理解文章的體裁(應用文、記敘文、議論文還是說明文)。
2.瀏覽題干,鎖定關鍵詞:仔細閱讀問題題干,找出題干的關鍵詞,摘取有用的材料,舍棄無關信息。
3.細讀全文,認真推敲:針對題目的要求,細心閱讀與試題有關的詞匯、句子或段落,留心信息詞,仔細斟酌,準確判斷,選出最佳答案。
4.復讀全文,驗證答案:在選出全部答案后,應將原文再讀一遍,基于文章主旨研究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對答案進一步審查,若前后不一致或意思矛盾,則要考慮重選答案。
解題技巧
1.細節理解題:考查把握文章的事實和細節的能力。
所謂“事實細節”,是指在閱讀理解的文本中客觀存在的事實。細節題在閱讀理解部分占相當大的比例,涉及的內容很廣,如時間、地點、人物、數字、原因、結果、文字結構等。目的在于測試學生對文章細節的理解能力。
細節理解題的提問形式常見的有:
(1) 是非判斷類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
(2) 特殊疑問句提問類型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 where / what / who / how / why / which / how many / how much …?
(3) 選擇圖片類型
Which picture shows ...?
這些題目有兩個共同特點:(1)正確答案大都可以在閱讀材料中找到對應的文字部分作為驗證�?赡苁且粋詞或短語,也可能是一個句子或相關的若干句子,但句式、用詞和表達方式不同。(2)干擾項往往是主題思想與細節混雜,正確答案細節和非正確答案的細節混雜,無中生有,張冠李戴,以偏概全,擴大內容,甚至真假混雜。
2.主旨大意題:考查掌握所讀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
這類題往往針對段落或短文的subject、main idea、title或purpose來命題。解題關鍵是快速瀏覽全文,尋找文章的關鍵詞或主題句。關鍵詞即在文中頻繁出現的、與主題有關的實詞,主要是名詞、動詞等;文章或段落的主題通常由主題句體現出來,我們首先要找出文章或段落的主題句,一般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地方找到:
(1) 段首句,演繹型文章的主題句通常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部分。
(2) 段末句,歸納型文章的主題句通常在文章或段落的結尾部分。
(3) 段中句,如果主題句既不在段首,也不在段末,則我們應仔細地在文章或段落的中心部分去尋找。
(4) 暗示句,有的主題句并非明示,而是通過某種獨特的描述方式或以修辭手段委婉、含蓄地提出來的即暗示句。這種暗示句難度較大,它可能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而只是一個詞,也可能是通過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詞語來表達的,還可能是通過字里行間來表達的。
主旨大意題的提問形式主要有:
(1)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the last paragraph?
(2)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3)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__________.
(4)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__.
3. 詞義猜測題:考查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含義的能力。
詞義猜測題是閱讀理解部分常見的一個測試項目,主要用來測試考生對文章中出現的熟悉或不熟悉的詞、詞組或句子的意義的理解能力。
詞義猜測題的類型主要有三種:
① 熟詞新義:要求學生在某一特定的語言環境下推斷某一多義詞的準確意思。
�、� 生詞釋義:要求學生根據范圍較小的上下文推斷出詞義。
③ 難句釋義:要求學生根據范圍稍大的上下文推斷句意。
常見猜詞題的設問方式有:
① The underlined word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word …
�、� We can learn from the underlined part … that …
�、�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 refers to …
解答此類題,可以參考以下解題技巧:
(1) 通過因果關系猜詞
首先找出生詞與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借助關聯詞because,as,since,for,so,as a result,of course,therefore等等,確定前后因果關系。
例如:You shouldn't have blamed him for that,for it wasn't his fault. 通過for引出的句子所表示的原因(那不是他的錯),可猜出blame的詞義是"責備"。
(2) 通過同義詞和反義詞的關系猜詞
通過同義詞猜詞,一是要看由and或or連接的同義詞詞組,如happy and gay,即使我們不認識gay這個詞,也可以知道它是愉快的意思,如:... influence how that person treats you or reacts to you in the future(2019年福建中考D篇)react前or的用法可以猜出react的詞義應該與treat相近,意思是“回應”;二是看在進一步解釋的過程中使用的同義詞,如Man has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planets Venus,Mars,and Jupiter with the help of spaceships. 此句中的Venus(金星)、Mars(火星)、Jupiter(木星)均為生詞,但只要知道planets就可猜出這幾個詞都屬于"行星"這一義域。通過反義詞猜詞,一是看表轉折關系的連詞或副詞,如but,while,however等;二是看與not搭配的或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如:He is so homely, not at all as handsome as his brother.根據not at all...handsome我們不難推測出homely的意思,即不英俊、不漂亮的意思。
(3) 通過構詞法猜詞
根據英語單詞的詞根,觀察前綴或后綴來猜詞義。
例如:I will not make friends with a dishonest person.
A.not honest B. not true C. not lovely D. not friendly
根據派生詞法可知,dis-作為前綴有“not”的意思,所以答案為A。
(4) 通過定義或釋義關系來推測詞義
例如:But sometimes, no rain falls for a long, long time. Then there is a dry period, or drought.
從drought所在句子的上文我們得知很久不下雨,于是便有一段干旱的時期,即drought,由此可見drought意思為"久旱","旱災"。而a dry period和drought是同義語。這種同義或釋義關系常由or,that is,in other words,be called或破折號等來表示。
(5) 通過句法功能來推測詞義
例如:Bananas, oranges, pineapples, coconuts and some other kinds of fruit grow in warm areas. 假如pineapples和coconuts是生詞,我們可以從這兩個詞在句中所處的位置來判斷它們大致的意思。從句中不難看出pineapples,coconuts和bananas,oranges是同類關系,同屬fruit類,因此它們是兩樣水果,準確地說,是菠蘿和椰子。
(6) 通過描述猜詞
描述即作者為幫助讀者更深更感性地了解某人或某物而對該人或該物作出的外在相貌或內在特征的描寫。例如:The penguin is a kind of sea bird living in the South Pole. It is fat and walks in a funny way. Although it cannot fly, it can swim in the icy water to catch the fish.從例句的描述中可以得知penguin是一種生活在南極的鳥類。后面更詳盡地描述了該鳥類的生活習性。
4.推理判斷題:考查對閱讀材料全篇的邏輯關系的理解,對文章各段、各句之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能力。推理判斷題是閱讀理解部分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類題要求考生脫離字面理解的局限,透過文章的字里行間,對作者的話進行推理判斷,從而獲得對文章的深層理解。
推理判斷題的答案往往在文章的字面上不會出現,必須依據已有信息來進行推理,且不能脫離原文去主觀臆斷。因此,在做推理題時,必須從原文里找到推斷的依據。其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事實推斷
這種推斷常常針對某一個或幾個具體細節,是比較簡單的推斷。進行這種推斷,要首先在文章中找出可以推斷的有關文字,然后加以分析,尤其要悟出字里行間的意思。
(2) 邏輯推斷
這類題目往往是要求根據文章所提供的背景,人物的表情、動作和語言來推斷出人物的態度、性格或感覺等。
(3) 對作者的意圖和態度的推斷
這類考題大都要求考生就作者對論述對象持什么樣的態度做出推斷,如作者對所陳述的觀點是贊同、反對,還是猶豫不定,對記述或描寫的人、物或事件是贊頌、同情、冷漠,還是厭惡。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感情色彩不一定直接表述出來,而往往隱含在字里行間。因此,進行這種推斷時,我們既要依靠短文的主題思想作為推斷的前提,又要注意作者的措辭,尤其是形容詞一類的修飾語。
(4) 推斷文章的出處
這類考題一般要求學生全面了解文章細節并判斷出文章體裁后,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知識面和平時對現實生活的實踐感知后進行判斷,從而得知此類文章來源哪里。
推理判斷題的提問形式主要有:
�、� From the text we can know that ________.
�、� What can be inferred(推理)from the text?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
�、� What do we know about ...?
5. 選句填空(中考E篇)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框架結構和對語篇邏輯關系把握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和結構從短文后的五個選項中(通常為完整的句子),選出五個能填入文章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具體包括理解全篇主旨大意,識別主題句,以及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等。設空以邏輯關系為線索,側重補充完整后文章情節的合理性。
(1) 解題步驟:
① 通讀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忌鷳韧ㄗx全文,尤其是首尾兩段,掌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
�、� 分析備選項,細讀全文。通讀全文之后,考生應分析備選項,找出關鍵詞,根據文章結構、邏輯關系試填答案。要重點讀設空處前后的句子,里面常含有代詞、連接詞、時態等有助于解題的關鍵線索。前面出現過的人或物,為了避免重復,后面會用相應的代詞來指代;為使行文連貫,結構清晰,文中會用連接詞來表明前后句子之間的關系,如because/so表因果關系,but/however表轉折關系,what's more/besides表遞進關系等;文章有時因為敘述的需要,也會涉及不同的時態。利用這些弄清段落之間、句子之間的關系,做題時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準確率。
③ 復讀全文,驗證答案。將選好的句子代入文中,重新閱讀全文,從語意、語境的角度核查所選句子是否正確。
(2) 解題技巧:
�、� 首段設空
說明文的首段起總起的作用,引出所要介紹的事物,引出下文;記敘文的首段通常會交代事情發生的背景,包括人物、時間、事件等,以此來引出下文。但若是應用文(郵件、演講、通知等),首段/句通常是問候用語,可能還會介紹自己發郵件的目的、演講的話題、通知的事情主題等。
�、� 文中設空
針對文中設空的題,考生需要聯系上段或者下段所講的內容,結合邏輯和常識找出相臨近兩段之間的關系(遞進關系、轉折關系等)或者聯系點(相同/ 近的關鍵詞),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③ 尾段設空
尾段多會對全文的內容進行總結,可能會告訴讀者所發生事件的最終結果,主人公的感受和收獲,也有可能會點出文章主旨,升華主題,告訴讀者一個道理或哲理。但若是應用文(郵件、演講、通知等),尾段/句通常是表達美好祝愿、感謝和鼓勵之類的話語。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