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5-04-18 23:05:15
比較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歌,完成小題。
[甲]
送沈子福之江東
[唐]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①師蕩漿向臨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乙]
贈別(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注]①罟師(gǔ):渡船的人,即船夫。②臨圻(qí):地名。
6.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行客已稀”,可見境地的凄清,襯托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B.甲后兩句與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達情感表現手法相似。
C.乙前兩句抒情。作者從正面落筆,通過“卻似”、“唯覺”等語,以無情襯托有情,把一對情人在離別時難分難舍的細微心理,形象地表現出來。
D.乙后兩句中“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里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
7.請結合內容比較這兩首詩后兩句在間接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答案】6.C7.甲是借景抒情,借無邊春色表達對友人的不舍。乙是借物抒情,借流淚的蠟燭表現惜別之情。
【解析】6.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辨析。C.有誤,“作者從正面落筆”錯誤,作者從反面落筆,從“無情”著筆;“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這種矛盾的情態描寫,把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故選C。
7.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甲詩:“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意思是只有相思的別恨像無邊的春色,不論江南江北時刻送你把家歸。這兩句是十分美麗的想象,有著無比蘊藉而深厚的感情。春滿江南江北,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圍著你;我的牽掛、友誼也和這春色一樣,時時刻刻包圍著你,陪你一路前行,情亦滿江南江北。詩人借景抒情,將春色這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妙合無間,耐人尋味。將自然界的春色比心靈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與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化無情為有情。春色有情,一路送友歸去,詩人借無邊春色表現對友人的戀戀不舍。乙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意思是蠟燭仿佛還有惜別的心意,替離別的人流淚到天明。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客觀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眼里燭芯卻變成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了。“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詩人借物抒情,借流淚的蠟燭表現難舍難分的真摯情感;同時,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化無情為有情。蠟燭有“惜別”之心,能夠“替人垂淚”;據此總結作答即可。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