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11-30 21:03:19
鑒賞品析
1.主題概述。
詩作敘述了詩人出使塞上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2.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的含義,這兩句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詩人去國離鄉,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的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以“蓬”“雁”自比,這兩句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3.《使至塞上》的頸聯被譽為“獨絕千古”,清人黃培芳認為其妙處在于“‘直’‘圓’二字極錘煉,亦極自然”。你怎么理解這一說法?你覺得這兩句詩好在哪里?
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繪畫一樣的構圖,空間闊大,層次豐富;其次,它有繪畫一樣講究的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態,概括性極強,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這兩句在色彩上也很鮮明,落日、大漠、黃河、烽煙,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直”“圓”二字的“錘煉”之處就在于構成壯美的畫面,富有視覺感;其自然之處,在于符合塞外現實的情境。“烽煙”多用狼煙,有輕直、聚集的特點,是“孤煙”,不會相互糾纏,故在無風的時候,能夠“直”沖云天;蒼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將沒入地平線,顯得又大又圓,這也符合我們日常觀察落日的視覺感受。“自然”之處還在于,這兩句詩所寫的獨特景象,是長期生活于內地的人剛進入塞外很自然地就會捕捉到的。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