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4-08-30 22:47:50
六、文意理解: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從這兩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無論是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把失敗歸結為‘躁’字,把靜和躁進行正反對比論證)
按照議論文的結構理解文章,并找出論點句,治學、修身、惜時句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主題思想:諸葛亮將立志、學習和成才三者聯系在一起,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勤學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們當做志存高遠的座右銘的句子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全文中心論點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表現躁的危害的反面論證的句子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