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整理 2024-08-12 10:23:00
時光埋葬了小丘和山崗,卻埋沒不了高峰。遺忘的大海吞噬了多少十九世紀的作品;但在這片望海之上,雨果群島卻傲然聳立起他那一座座高高的、千姿百態的頂峰。
初讀《巴黎圣母院》,心頭便被蒙上了一層薄紗,但細品其中的故事,就會發現其百味人生。
這部小說講述的一個個故事,描繪的一個個人物都是那么獨特,具有十五世紀巴黎風俗的鮮明特色。書中的一切可以用“奇異”二字來概括。選舉丑大王的狂歡節,奇跡宮丐幫的夜生活,落魄詩人格蘭古瓦的摔罐成親,聾子法官開庭制造冤案,敲鐘人飛身救美女,行刑場上母女重逢又死別,伽西莫多的復仇和成親……這些場面雖然不像丐幫攻打圣母院那樣壯觀,但是同樣奇異,同樣驚心動魄,甚至催人淚下。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滋味。
“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與惡并存,黑暗與光明共存”。百味的人生也是如此,并不是非丑即美,非甜即苦。就像是伽西莫多,善良、真誠、美好,卻一副不太好看的樣貌,多是無奈;弗比斯逢場作戲,甘果瓦徒有詩人的狂熱,而無戀人的真情,多是虛偽;男女尸骨緊緊擁抱又灰飛煙滅,多是悲哀。百味的人生在這部極具浪漫主義風格的小說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是浪漫主義,又何嘗不是現實主義呢?
回望這部小說的作者——雨果,他經歷了19世紀法國所有重大的政治變革,目睹了拿破侖帝國的興衰,第二帝國的建立與崩潰,也就是說他經歷了法國資產階級徹底戰勝和消滅封建勢力,甚至建立完備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制的全過程。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百味的呢?
小說透過這一個個百味的人生,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封建與黑暗,但也不乏正直的人。這也預示著在那樣一個社會有正直品質的人屈指可數,以至于后來人民搗毀巴士底獄,1789年大革命爆發。
百味的人生卻共同反映出一個社會環境,這不得不令人深思。這恐怕也是這部作品能傳閱至今的原因了吧。
我想這部作品,想告訴我們的不只是對當時社會的批判,更多的也是對那些“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善良的人的贊頌。即使身處黑暗的社會,即使世上已無正義而言,我們也要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正義,在百味人生中留下最甜的回味。對待善良的人。
最新中考資訊、中考政策、考前準備、中考預測、錄取分數線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