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3-07-14 21:00:27
世界近現代史重點知識匯總和點撥
1.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的含義
點撥:“人”的發現是指文藝復興,“世界”被發現是指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強調人的價值,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內在精神動力,新航路開辟證明了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的力量的偉大。
2.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區別與聯系
點撥:聯系:二者都是近代歐洲歷史上的兩次反封建思想解放運動,都
注重人的價值,都反映了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
區別:①背景不同:文藝復興主要發生于14—16世紀,是資本主義萌
芽的產物;啟蒙運動是 17 - 18 世紀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產物。
②指導思想不同:文藝復興運動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啟蒙運動的指
導思想是理性主義。
3.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點撥:1689 年《權利法案》的通過,標志英國君主立憲制開始建立。
所謂君主立憲制,即一切都要由法律決定,君主沒有實權,而且本身也
要遵循法令。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4.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獻的內涵及區別
點撥:①英國《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其頒布
標志著君主立憲制政體的建立。
②《獨立宣言》: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第一次以國家名義宣布人民權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比法國“人權宣言”早13年,是北美
人民爭取獨立的旗幟。
③《人權宣言》: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將啟蒙運動中的政治
主張以法律形式肯定下來。
④《拿破侖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法典,對維護資產階級
革命成果,打擊法國和歐洲封建殘余勢力,保證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
了積極作用,成為近代歐洲各國資產階級法典的范本。
5.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
點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性質是資產階級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性質是社會主義革命。
6.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的聯系與區別
點撥:聯系:兩種政策都是無產階級政權實施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措施,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性質,
區別:兩者存在著明顯的對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在當時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而保證了對外戰爭的勝利,捍衛了革命成果,但這種直接過渡的辦法嚴重脫離了生產力水平,造成了消極影響;實踐證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新經濟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恢復發展,鞏固了工農聯盟,穩定了社會秩序,斯大林上臺后,新經濟政策被廢除。
7.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的聯系與區別
點撥:聯系:①都涉及中國問題并侵犯中國主權。在巴黎和會上不顧中國的反對,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讓給日本;華盛頓會議簽訂的《九國公約》,則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配的局面。②會議都由少數帝國主義國家操縱,充滿矛盾和斗爭。巴黎和會由英法美三國操縱,
③兩次會議都暫時調整了列強的矛盾。
區別: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關系;華盛頓會議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關系。
8.《凡爾賽條約》體現一戰的性質和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內容
點撥:一戰是帝國主義掠奪戰爭,《凡爾賽條約》中最能體現一戰性質和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內容是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瓜分。
9.羅斯福新政的認識
點撥: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國家內部改革,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調整和完善,改革維護了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社會性質。
10.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冷戰”的區別和聯系
點撥:區別:“雅爾塔體系”指英美蘇等大國按照雅爾塔等一系列國際會議確立的基本原則,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對新的國際關系格局的總體安排。“兩極格局”是以雅爾塔體系為基礎,以美蘇為中心,以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兩大陣營全面對抗為特點的國際關系格局。“冷戰”指美國針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敵對活動和對抗形式。“冷戰”的主要內容有: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組建北約等。“冷戰”主要是在歐洲實施,在亞洲則是推行熱戰。
聯系:①雅爾塔體系是戰后兩極格局形成的前提和基礎;②兩極格局是雅爾塔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從屬于雅爾塔體系;③兩極格局對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戰”,“冷戰”的不斷加劇又促成了兩極格局的最終形成;④蘇聯解體意味著“冷戰”局面的結束,標志兩極格局的瓦解,雅爾塔體系也隨之瓦解。
11.經濟全球化的綜合認識
點撥:
(1)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
①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現代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②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是人類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只能積極應對,不能盲目排斥或回避。
(2)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
①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的優化配置,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技術轉讓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③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
(3)經濟全球化的消極作用:
①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拉大,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②經濟全球化使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影響他國甚至影響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③安全已從傳統安全領域擴展到非傳統安全領域。(如恐怖主義、經濟安全、環境惡化、氣候變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恐怖主義和氣候變化不是任何單一國家能夠解決得了的,不得不多方借重國際社會。)
12.今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暫時局面是“一超多強”,趨勢是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點撥:兩極格局解體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呈現的是“一超多強 ”的局面,發展的趨勢是多極化,一超多強是其間的過渡時期。
編輯推薦: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