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0-09-19 11:38:48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題。
從經典到經驗
①我至今仍然記得1998年左右的一次閱讀噩夢。當時我在讀希臘學者波朗查斯的《政治權力與社會階級》中譯本。我大多時候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說什么,偶爾似懂非懂又覺得作者基本上是在胡說八道。有時候枯坐倆小時只能翻四頁,速度相當于從沼澤里往外拽一輛馬車。等讀到第三個小時的時候,就殺人的心都有了。
②在年少缺乏自信的時候,一旦不能讀懂一本書或者讀懂了但完全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多半會很心虛,覺得責任肯定都在自己身上:這么經典的書,我都不知道它好在哪,肯定是我笨極了。既然如此,不但要接著讀,還要在餐桌上不經意地講。
③世上本沒有經典,裝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經典。
④而我現在主張的,是一種從經驗、從問題出發的讀書態度,而不是從“死去的古代白人貴族男子視角”出發的讀書態度。比如,如果現在困擾我的問題是“民主化和經濟發展的關系”,那我就老老實實去讀 Prezworski、Inglehart、Huntington等做相關經驗研究的人,柏拉圖、黑格爾等“大師”估計也幫不上多大忙。
⑤一切經典本質上都是基于那個作者對他所處的時代的問題的回答與思考,那么要真正讀懂它,你就必須對他所處的時代及其問題有相當的了解,或者你認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與你現在所處的時代有相似性,而且你能理解其相似性以及不同性在哪,由此批判地理解他的思考對于當下的意義。但說實話,以我有限的歷史知識,我往往不知道很多“大師”的具體問題意識是什么,其思想的土壤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那個土壤和我今天所處的世界有何異同,那么我為什么要去讀呢?僅僅因為它們被放在了書店的名著架上?當然我如果一定要絞盡腦汁去體會這些經典的深意,肯定也能若有所悟,但你要絞盡腦汁去思考任何東西,它都會有深意。電影《黑客帝國》里,先知使勁盯著一把勺子,都能看出宇宙的秘密。
⑥而大多哲學和社科經典都寫作于“實證”幾乎不可能的時代。比如,在二戰之前,基本上不存在大規模的民意調查、完整的宏觀經濟和社會數據、科學上嚴謹的統計技術等等,所以大多數經典的寫作方式只能是從概念到概念,從推斷到推斷,從靈感到靈感。這種寫作方式往往能創造出很多很漂亮很有啟發性的理論框架,但是很難校驗這些理論的有效性,又因為不能校驗它的有效性,即,沒有“證偽”它的可能性,知識很難有效積累。既然我們現在有條件讀很多更嚴謹、更扎實、更細化的經驗研究作品,為什么要拘泥于那些從概念到概念的東西呢?
⑦所以我的讀書歷程,基本上是一個不斷從“經典”墮落為“經驗”、從“意識形態”下降為“實證主義”的歷程。不是說我對經典失去了好奇心,而是我希望引導我去讀經典的,是問題的箭頭在不斷指引,而不是餐桌上的虛榮心。[來源:Z。xx。k.Com]
⑧自從我的閱讀品味大幅度“墮落”之后,我發現閱讀對我來說變成了一件快樂無比的事情。我現在讀書并不指望醍醐灌頂,更不覺得書架上會有什么“神明”,僅僅希望每一本書能推進一小點知識或者帶來一個小啟發。
⑨正如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因此需要補充的營養元素不同,在思考自己要讀什么書之前,最好問問自己,我關心的到底是什么問題,因為只有真誠的問題意識才能將你引向真誠的閱讀——閱讀如此美好,任何功利心、虛榮心的雜質都是對它的玷污。
1.下列對“我”讀《政治權力與社會階級》的經歷和感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A.讀這本書不僅給“我”帶來快樂,甚至讓“我”內心痛苦,如同經歷了一場噩夢。
B.因為不理解這本書的內容,當年“我”讀這本書的過程緩慢而艱難。
C.因為缺乏自信,“我”把讀不懂這本書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笨,并感到心虛、自責。
D.雖然沒有讀懂這本書,但出于勤奮好學,“我”還是接著讀并且在餐桌上講。
2.作者想弄清“民主化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卻不讀柏拉圖等大師的經典,下列對其原因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我”對柏拉圖等大師所處的時代及其問題不了解。
B.“我”不能理解柏拉圖等大師的思考對當下的意義。
C.“我”必須絞盡腦汁地深入思考,才能找到柏拉圖等大師經典背后的深意。
D.柏拉圖等大師的經典中漂亮而有啟發性的理論很難得到有效校驗。
3.從全文看,下列對本文主要觀點的表述最準確的一項是
A.世上本沒有經典,裝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經典。
B.應該從經驗出發,用問題來引導閱讀,而不能拘泥于經典作品。
C.要讓閱讀變成快樂的享受,不一定非要讀經典。
D.要通過閱讀來獲取知識、獲得感悟,而不是獲得虛榮心的滿足。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