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8 18:11:49
如果沒有自律的環境,我們甚至可以搭建一個“自律的環境”。
一提到監督,大家心里想的是不是上晚自習的時候,班主任在教室后窗上突然出現的臉?
當然,這也是監督的一種形式,也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過這樣的“被動監督”的體驗,只要是發現班主任在后窗看,自己背書也是多用點心……
如果來自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大家會感覺有壓力,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更高級的監督方法:主動尋求外界監督。
具體怎么樣做呢?自己的監督對象,可以是一起休息學習的寢室室友。
之前,江西理工大學的一個寢室,兩年里,4人拿下包括中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各類文體活動比賽獎在內的55個獎項!
當談到他們的成長的方法的時候,他們說:每人每月都會做出學習計劃,輪流做"家長",監督計劃完成情況。
默默上進真的很難,有監督的上進才能走的更遠。
課堂上的同桌,也可以是自己的監督對象:我們相互監督今天下午的課,誰都不許打盹兒;今天晚自習不做完作業,不許干別的事情;監督上課的時候不許走神……
有了自己身邊的人的相互監督,才有了兩個人的共同進步。
將大目標“切碎”
很多人“不求上進”,并不是因為沒有上進心,而是受到了一碗毒雞湯的影響:“學海無涯,回頭是岸……”
說白了,就是找不到上進的方向,感受不到上進的果實。對于這種“不求上進”,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一個“大愿景”,拆成很多個“小目標”。
還記得自己背英語單詞的時候嗎,密密麻麻的單詞,看第一眼感覺自己背不完,看第二眼,感覺想放棄……
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將這些單詞“切碎”——并不是把書撕碎扔垃圾桶,而是有安排,有計劃的進行目標分割:比如每天十個,可以多少天背完,需要一個這樣的計劃和安排。
這種做法,能夠非常快速的收到你努力之后的成果。完成一個小目標的甜,不就是你在扛不下去的時候,回味一下還能再堅持兩個月的味道嗎!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