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2-20 16:46:17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紹給讀者,寫出人物的活動,事件的發展情況。
描寫:在敘述的過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用一些修辭方法對人物和事件加以具體形象地描繪,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印象,避免了單純記敘的平淡和枯燥。
說明:補充交代記敘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議論:記敘文中的議論是作者直接發表評論,點明記敘的意圖,揭示所敘事物的本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記敘的基礎上,采用直抒胸臆的辦法,抒發作者強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記敘描寫中抒情。
8.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
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包括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等,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
記敘文常用表現手法及作用
(一)對比。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
1、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
如契訶夫的《變色龍》,寫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一只狗咬傷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態度在頃刻間變了四次,反復再三,前后判若兩人。這里通過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態度的對比,鮮明地刻畫了“變色龍”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過菲利浦夫婦對于勒態度前后不同的對比,揭示出他們自私、庸俗、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鄉》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的對比。再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對范進中舉前后態度的對比。
2、運用對比手法,描摩景物,抒發感情。
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前邊描寫了百草園景色,這是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躍然紙上,這里的景物描寫與充滿枯燥乏味氣息的“三味書屋”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對“三味書屋”的厭倦、煩惱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
(二)襯托。以一些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與對比一起使用。人們常說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眾星捧月”就是襯托。
1、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愛國青年”的無理挑釁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熱忱、毫無民族偏見;《花的話》中用月下比美的眾花來對比襯托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二月蘭;再如《愛蓮說》。
2、用景物描寫來襯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如《故鄉》開頭描繪了荒涼蕭索的村景,十分貼切地襯托了“我”的悲涼心情。
(三)鋪墊。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之前,對環境、情緒、氣氛等所做的描寫,借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層層鋪墊的寫法。寫荔枝林的茂盛,是為蜜蜂提供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寫荔枝蜜的甜香,是為下文贊頌蜜蜂作鋪墊;寫蜜蜂的辛勞,又是為贊頌勞動人民作鋪墊。
再如《麥琪的禮物》中插敘了對德拉的頭發、杰姆金表的敘寫,為后文寫杰姆夫婦毅然舍棄如此珍貴、心愛的東西作鋪墊,以凸現雙方深摯的愛情。
(四)伏筆、照應。
1、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待,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做鋪墊。埋下伏筆后,后邊一定要有照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