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9-06-15 17:22:13
一、格式和寫法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后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后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于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后,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后感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感想要緊密聯系原文的內容。讀后感是從原文生發出來的,是要寫出對原文中心思想或重要觀點的深刻感受。因此,感想不能脫離原文的內容。讀后感與原文的聯系,主要不是表現在個別詞句上,而是表現在思想意義的承接上。讀后感在聯系原文時,要防止過多的復述和引用原文,把讀后感寫成“讀后抄”。
二,要把讀后感的基本觀點闡述清楚。讀后感既要聯系原文,又不是原文思想內容的簡單照搬。他應該聯系原文確立讀者自己的觀點。讀后感的基本觀點可以是原文的中心或重要觀點的進一步深化和明確;也可以從原文的內容中引出不同于原文的觀點。可見,寫讀后感切忌囿于原文,照搬原文,無所發揮。
三,要聯系社會實際和自己的思想實際。讀后感寫的是作者自己讀了原文的感受。這種感受常常是由原文的內容所觸發,引起對現實生活或自己的學習、工作、思想等方面問題的思考而獲得的。因此,一般的讀后感總要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如讀了《畫蛋》中達-芬奇如何苦練“畫蛋”,聯系到自己苦練基本功的態度寫讀后感,這樣就可能給人以較大的啟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