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11-05 14:16:32
儲朝暉:應嚴格控制合格底線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兩考合一”減輕了師生的負擔。減少了考試次數后,師生都不必為兩次考試做兩次準備。中考改革方案也兼顧了“兩考”要求,減少了學生為選擇科目而又很難確定自己的優勢所產生的焦慮。此外,更好地實現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本身也就是有效減輕師生負擔的重要措施,校際差距減小就不需要擇校,減少攀比,學生的壓力自然減小。
儲朝暉認為,“兩考合一”本身并不是完美的萬全之策。最可能發生問題的還是如何有效處理學業基礎考核與選拔性測試之間的關系,適度協調兩個目標的實現程度。
對于如何防止此類問題發生,儲朝暉認為,要嚴格把持住合格的底線,不要隨著升學競爭抬高合格底線,從而減輕學生因基線抬高而受到的壓力。同時應把考試的選拔性降低到合理的范圍,在拓寬高中優質資源的基礎上,形成縱向與橫向的良性學校生態,并以專業、可信的方式對學生多樣性發展給予充分的評價與認可。
辛濤:改革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辛濤認為,長期以來,一些學科沒有納入初中畢業和高中招生的考察范圍,引起了“以考定教、不考不教”等問題,客觀上助長了“重智輕德、重智輕體、重智輕美”等社會風氣。對初中學科的區別對待,不利于各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辛濤認為,本次改革提出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督促學校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各門課程,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有利于提升義務教育階段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辛濤說,在“全科開考”的同時,本次改革使得學生在打牢共同基礎的同時可以發展興趣愛好、突出學業特長,實現有個性的發展。學生在歷史、地理兩門和化學、生物兩門中各擇優選擇1門納入總成績,也體現了文理兼顧的原則,防止學生過早出現“偏科”問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