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5-01 12:00:13
死前,張華質問張林:"你要殺害忠臣嗎?"
張林反唇相譏:"你當宰相,眼看著太子被廢,卻無所作為,這算哪門子的忠臣?"
張華辯解說:"當時我上書皇帝皇后,反對廢太子,言之鑿鑿,不信你可以到內廷的檔案室去查,我上的奏章肯定還有存檔。"
張林冷言反問:"你作為宰相,說的話皇帝已不聽了,難道不該立刻滾蛋嗎?還有臉繼續賴在這個位子上?"
張華終于無言以對,遂就戮。
史上對張華褒貶不一。還是《晉書》評論得好,一句"忠于亂世,自古為難",道盡了集于張華一身的種種矛盾與無奈。
趙王司馬倫執掌朝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端門之上,遣尚書和郁持節將已被廢黜的賈皇后送至金墉城囚禁,同時誅殺參與陷害、謀殺太子的劉振、董猛、程據、孫慮等人,其他因被認定為賈皇后及張華同黨而免職的官員不計其數。
殺人立威之后,司馬倫稱詔大赦天下,自封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置府兵萬人,"一依宣、文輔魏故事"。所謂"一依宣、文輔魏故事",就是模仿司馬懿、司馬昭在曹魏輔政的先例,司馬倫實際上已經公開宣布了他準備篡位的野心。
司馬倫一向昏聵無謀,大計其實皆出自孫秀。司馬倫為相國,實際上是孫秀執政,"秀之威權振于朝廷,天下皆事秀而無求于倫"。孫秀出身貧賤,與諸士族名士頗不和,當時享有盛望的游灝、李邁,以及后世極為知名的石崇、潘岳,都在此時被孫秀以各種理由殺害。孫秀不能拉攏在當時社會上擁有眾多資源和極大支配力的士族官僚集團,是他的一大失策。一時之間,這個西晉王朝賴以立國的官僚士大夫集團已對司馬倫、孫秀一伙離心離德,這就為將來局勢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司馬倫和孫秀的肆意妄為,在宗室之中也引起了不滿,淮南王司馬允、齊王司馬冏都"內懷不平"。孫秀有他的辦法,他讓司馬冏出鎮許昌,使其離開權力核心,又任命司馬允為太尉,意在奪去司馬允擔任的統率禁軍的中護軍一職。司馬冏憤憤不平地離開了,但司馬允就沒這么好對付。
司馬允一向性情沉毅,在禁軍中很有威望,他看出司馬倫早有野心,一直暗中準備著。當被任命為太尉時,司馬允"稱疾不拜",拒絕了這一任命。孫秀派御史劉機來逼司馬允,準備接管司馬允的部屬,并指控司馬允"拒詔"、"大逆不敬"等罪名,司馬允接過劉機的"詔書",仔細一看,是孫秀的筆跡,大怒,當場要殺劉機,劉機趕緊逃跑,手下則全被司馬允殺掉。
司馬允率領他的淮南國兵以及帳下七百余人,前往討伐司馬倫,一路大呼:"趙王反,淮南王將討之!從者左袒!"歸之者甚眾。本來司馬允打算先到皇宮控制惠帝,但尚書左丞王輿是司馬倫的人,他一看勢頭不對,趕緊命人關閉了宮門。司馬允是臨時決定起事,沒有準備攻城器械,無法進入皇宮,只得掉頭直接攻打司馬倫的相府。
司馬允的淮南兵都是奇才劍士、江湖俠客,人數不多、但戰斗力很強,司馬倫自發府兵拒戰,大敗,一時死者千余人。這時,太子左率陳徽帶著東宮兵來支援司馬允,在承華門布陣,往相府內射箭,箭如雨集,幾乎將司馬倫射死。司馬倫和手下官屬都跑到大樹下躲箭,每棵樹上中箭數百。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