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8-03-24 21:10:26
第2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1、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迅猛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活動。
2、爭權奪霸的結果,形成了兩大對立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了三國協約。
3、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后,德、奧匈決定以此事為借口,挑起戰爭。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4、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大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后有三十多個國家卷入戰爭。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中國也加入戰爭。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大戰歷時四年多。影響: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參戰各國共死傷3000多萬人,戰爭、疾病、饑餓奪走1000萬人的生命。
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1、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主張:對封建專制制度,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影響: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為新興資產階級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啟蒙思想促進了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思想解放。
2、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萬有引力;在數學上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立;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3、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思想。影響: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轟動了歐洲和整個世界,動搖了神學統治的根基。
4、"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5、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出生于德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6、"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愛因斯坦
第23課:世界的文化杰作
1、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些作品描寫了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圖景,深刻揭露了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列寧稱托爾斯泰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2、美術名家:梵高,荷蘭人,代表作是《向日葵》,表達出作者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3、音樂家:貝多芬,德國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
4、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
※比較美國歷史上兩次資產階級革命
相同點:
①都是通過戰爭方式來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②革命中,資產階級都起了領導作用,人民群眾都起了推動作用。
③都頒布了激發革命積極性的文獻。第一次頒布的是《獨立宣言》;第二次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
④都是加速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不同點:
①第一次是民族解放戰爭,是要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是在英國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民族矛盾激化的情況下開始的;第二次是南北戰爭,是要取消黑人奴隸制度,是在北方資本主義經濟與南方種植園奴隸制經濟矛盾激化的情況下開始的。
②第一次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第二次的勝利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