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
7.冷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妄圖稱霸世界,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稱“冷戰”政策。√1947年美國“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蘇美“冷戰”的開始,后又提出“馬歇爾計劃”;1949年又簽定《北大西洋公約》,形成北大西洋組織(1955年,以蘇聯為首形成華沙條約組織)。隨著美蘇為首的兩大對峙的軍事集團出現,世界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東西方冷戰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在不斷發展。
8.美蘇爭霸三件大事:20世紀60年代蘇聯在古巴建立導彈基地,造成"古巴導彈危機";70年代末蘇聯出兵阿富汗;80年代美國搞星球大戰。
9.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東西冷戰結束,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具體表現是:國際投資好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影響: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步減少,促進了經濟發展;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互相競爭,發展中國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地位。
10.隨著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冷戰結束后,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不斷,成為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權主義利用并介入這些紛爭,隨意干涉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事務,直接威脅世界和平。1999年的科索沃沖突,是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11.二戰后和平和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兩大課題。但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歷史問題、大國干預等因素使世界各地地區沖突和民族沖突此起彼伏。五次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以及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加劇了世界的動蕩與不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