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7-01-12 18:00:55
包頭札記
周沙塵
一個秋天的早晨,我乘火車沿著黑綠斑斕似虎皮紋的大青山南麓,旅行到了位于東經110”的包頭市。我一走出車站,就看見屹立在城西南的大青山和烏拉山像緊緊地拉起了手,懷抱著無數雕梁畫棟、色彩瑰麗的樓房和方形鋼筋水泥大廈;懷抱著高大的煙囪;懷抱著紅白旗、三腳架、鉆塔和鉆井;懷抱著伸著長長脖子的塔式吊車;也懷抱著荒野和黃沙。汽車像電流一樣在它的周身奔馳。
第二天,我看到了蒙族青年戈根澳拉夫的詩歌:
遠方來的朋友,熱烈歡迎你們看看我們的家鄉。你也許聽見過傳說,塞北是山鷹盤旋,狐兔出沒的地方。可是現在,我們用勞動的雙手,筑起鐵路,蓋起工廠,我們還要從青山的懷中,掏出那黑色的寶藏,讓它給祖國貢獻力量。
此外,我又聽到了其他民族的青年們也像戈根澳拉夫一樣地歌唱:一個描圖員在描繪新包頭的藍圖時,唱道:
我看見了鋼鐵廠,鐵水奔流似火河。
一個工地主任在工棚內和建筑工人們審視著廠房藍圖,看著看著,他那像平土機上的鋼板般的手掌一下壓在藍圖上,對他身旁的一個瓦工說:
“你看,我們這一代人,要在這個草原上給后輩留下一座金光四射的城。”
鋼將要在這塞外高原上誕生!這訊息是1953年中國共產黨包頭市代表會議向全市人民宣布的。緊接著,一批被人們稱為“服務性的工廠”就建設起來。到今年第一季度已新建磚瓦等十一個國營工廠,新建和擴建耐火器材廠、汽車修配廠、機械廠和印刷等一批地方國營工廠。公元1949年“九一九”和平解放前,包頭只有六個工廠,工人290人。現在全市參加生產的工人已達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多人。1953年礦山勘探進入高潮,一個三千多人的鐵礦勘探隊,在兩年內做出了比較成功的地質報告。從1952年到今年上半年基本建設和城市建設的建筑面積已達二百二十多萬平方米,修建和擴建的水泥馬路總長度達七十多里,為解放前的七倍半。包蘭、包白、包石等鐵路和廠區的無數條專用線鐵路正在修建。現在一支幾萬人,其中包括幾千技術人員的工業基本建設隊伍,分散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市區內緊張地建設各項工程。近年來種植了四百三十多萬株樹木,新建的人民公園已經開放,各種花木間生園中。此情此景,使我想起“紫荊關外野人家,十里不見桃杏花”的詩句,已被新的歷史遺棄了。
包頭,蒙語叫“包克圖”,包克圖是“鹿”的譯音。海拔1000米,平均溫度是6.6”C,春秋多風沙。遠在二百六十多年前,這兒是一塊未開墾的地方。蒙族人民在這水草豐富的土地上,過著游牧生活。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朝統治者過此征服準噶爾部,始有內地商人同來,從事商業活動,到公元1710年前后,甘肅、寧夏、陜西、青海等地的商人到此經營皮毛、藥材、鴉片。與此同時,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逃荒到此的難民為數不少。公元1725年以后,來此經商的人漸漸增多,在現在的西腦包和井爾坪一帶開始建筑房屋,公元1738年內地來此的農民在現在的東河村附近定居耕種,才形成包頭村,由于商業的發達,公元1809年改村為鎮,屬薩拉齊管轄。到公元1810年清朝統治者為著鎮壓各族人民的反抗,開始在此筑砌土城,至今已一百四十多年。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