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若冰 2014-06-12 05:29:53
多和孩子輕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 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父母要盡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怎樣做的,才能和他們交流,讓 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規則時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規則,他才能遵守,才有用。發現孩子犯錯后給予批評時,應該就事論事,陳述事實并指 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并表達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績單會破壞親子關系
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單。“如果你只盯著成績單,就會忽略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心理成長,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也會破壞你與孩子間的親子關系。”從調查數據看,超過三分一的家長表示,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的成績走。
“我常常聽許多家長抱怨,‘我的孩子數學不好’、‘他英語不行’等等,這就是家長盯著成績在給孩子‘定性’。”專家說:“這種定性對孩子會形成負面的 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學不好數學了’、‘我沒語言天分,學不了英語’,這會限制了孩子的進步。”她認為,家長應該從正面鼓勵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暫時學得不 太好的科目上擁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潛力。“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成績不太好,作文還老跑題,但我從來不說他語文不行,我總是告訴他,‘你的語文有很大的 潛力’。后來,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題了,中考還考了個靚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種與“成績提高”無關的興趣,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加以禁止,“這種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對立面,”解素蔚說,“興趣是最 好的老師,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鉆研,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并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孩子喜歡閱讀、愛看雜書,家長就應該保護他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在寒暑 假,要支持、鼓勵孩子多看各類書籍。”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