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5-06 10:54:23
有專家分析,國家出臺政策將體育考試納入中考成績,具有極強的導向性,加強了學校體育工作,調動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如果學校的體育教學制度設計不科學、控制不到位,就會出現應試型體育。
一些老師和教育專家建議,在現有中考制度下,與其違背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考前“抱佛腳”搞突擊訓練,還不如認真地把日常的體育課開展好,讓學生“動起來”,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和健康意識。
“平時愛運動的學生,中考體育的成績都不會低。”屈金龍說,學生只有在學習他們最感興趣的東西時,學習的效率才高。現在學生都很有“個性”,教學如果只是“教師管教,學生管練”,約束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壓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心理。
他建議,體育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性別、興趣、愛好、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差異,多采用一些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運動、交流、挑戰的快樂。
全國優秀教師、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的郭君認為,體育教學不僅要“健身”,更要“健心”。體育課的終極目的是增強體質、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我鍛煉和調節的意識,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體驗到這一點,而不是自私地認為這只是獲得高分或追求名利的工具。
2008年11月21日,北京中學生在體育課上積極練習籃球運球往返跑,應對中考體育考試科目變化。近日,2009年中考體育方案出臺,明年中考體育總分仍為30分,并將首次實現全市統一考試項目、統一成績評定標準、統一考試規程和統一考試時間的“四統一”。在考試項目上,男女生都必考的立定跳遠將就此退出中考,取而代之的是繞標志物15米往返籃球運球。中新社發富田攝
但是,要通過體育課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談何容易。蒲勇稱,體育課的設置本身也是一種“應試”的選擇。中考體育一共有12個項目,這12個項目要在初三第一學期40個課時中全部教授完,能教會學生基本要領就已不錯,引導學生培養興趣自主鍛煉則只能靠學生自己。
教育心理學家周正說,要想改變素質教育應試解決的現狀,首先要改變的是社會和家長的價值觀。以考分為衡量標準的價值觀一天不改變,這種情況就會一直持續。
繞了數年,繞了多“圈”的中考體育問題,再一次繞回原地,尷尬的困境怎么解決?所有的建議仍缺乏可操作性。面對苦苦應考的中學生,體育課的素質教育,正再一次成為他們苦不堪言的“重負”。
相關鏈接:
◎中國應試教育死結難解
中國數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張英伯教授說,教案和教師教育方式的刻板僵化,正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通病。張英伯說,自己接觸中學數學教學多年,卻只聽到兩位老師敢宣稱自己在授課時“只教基本概念和方法,不歸納題型”。而“膽敢”這樣說的兩位老師都是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有著很高的教學水平。即便如此,其中一位老師還是很遺憾地陳述了這樣一件事:一位高三學生非常無奈地對她說,老師,我們非常喜歡聽您上的課,可是我們要應對高考,所以我只能選擇去B班聽課。而B班的數學老師,恰恰是一位剛剛從外校調入的、有豐富的高考應試經驗的老師。
◎誰偷走了孩子們學習的樂趣
教育界的一些頭面人物(甚至一些海歸人士),曾經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為我們的基礎教育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自豪,為我們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上取得的成績而驕傲,可有多少人想到過這背后的巨大成本,想到孩子們為此付出的精神和肉體上煎熬。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