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作者: 2008-06-30 09:46:24
心理疾病防治專家王指出,往年對高考考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高考后考生平均每天的學習時間從原來的13小時下降為不到1小時,超過25%的考生高考后不再看書。許多家長也由考前的“嚴格監(jiān)管”變?yōu)椤皩捜莘趴v”,認為孩子備考階段非常辛苦,考完后應該徹底放松了。一些考生完全改變生活習慣,不分晝夜地上網(wǎng)、瘋玩、聚會甚至酗酒。這些行為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害并導致出現(xiàn)對未來生活學習的“適應障礙癥”。
專家提示,高考后考生應適度放松,科學調整,但不能徹底打亂生物鐘。從生理上講,在備考和應考期間,考生處于高度緊張的亢奮狀態(tài),體內應激激素分泌增多。若考完一味放縱,興奮狀態(tài)持續(xù)過久,這一激素的分泌量就會下降,人體將有種衰竭、虧空感,同時免疫力減退,可能引發(fā)感冒等多種疾病。從心理上講,在復習、高考到等待錄取通知書這個階段,考生承受著較大的身心壓力,如果驟然過度放松,容易導致暑假后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形成焦慮、抑郁、人際交往困難等適應性障礙。
專家建議考生采用健康的方式放松,比如適當?shù)捏w育鍛煉、外出旅游等。無論是以何種方式進行自我放松,都要把握好度。另外,靜下心來,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專業(yè),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專家提示,考得好的考生和家長,應保持良好心態(tài)。高考成功并不意味今后人生的成功,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還有許多事情要努力,一定要保持一個平和、健康的心態(tài),可以利用當前的假期為大學生活做一些準備。
對于考試不理想的同學,專家建議:家長首先要調整好心態(tài),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引導孩子坦然面對失敗,重樹生活的信心。在沒有幫助孩子調整好心態(tài)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強迫孩子投入新一輪的學習中。
對于陷入不良情緒中的考生,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自我調整:一、宣泄情緒。有苦就訴、有淚就流,放松自我,千萬別憋著,或找個合適的時間、地點、對象,向朋友、師長傾訴衷腸,或者干脆把苦惱、憤恨統(tǒng)統(tǒng)寫在紙上,然后撕個粉碎。二、正確評價自己。身處挫折中,不要成為不良情緒的奴隸,要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向積極的方向思考。三、積極暗示。放松微笑,勇于承認現(xiàn)狀,每天從睜眼開始就對自己說:我今天的心情很不錯。還可以把“勝人者智,自勝者強”等能激勵自己的話貼在醒目位置上,使自己振作起來。四、培養(yǎng)情趣。去旅游、登高望遠,敞開胸懷,或去學一種樂器,在學習中忘卻不快,增添自信,充實生活。五、幻想自己能成功,想像著自己是個自信、聰明、有能力的人,這會在大腦中建立起新的自我意象。六、生活有序。抑郁的心理會使人產生厭倦懶惰的行為,越是懶于動手做事,心態(tài)就越難調節(jié)。所以不妨列出一個學習、工作、生活的日程表,大事小事均在其中,并認真去做。一旦成功地做完一項,心里就會踏實許多。此外,按照正常的生物鐘去工作、休息也是很重要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